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梅山也是『阿里山』?

梅山也是『阿里山』?

梅山鄉也是屬於阿里山?很多人都覺得….啊?

基本上是這樣的,早期陳文明還是嘉義縣縣長的時代,為了要推廣嘉義縣的茶葉,所以創造了「大阿里山」這個概念,將沒當時的大茶葉產區梅山等地,「正名」冠上大阿里山統一行銷。

阿里山鄉是一個行政區,是阿里山山脈的一個行政區。但是阿里山山脈的行政區不止阿里山鄉,還包括了竹崎鄉、梅山鄉、中浦鄕、番路鄉等。怎麼定義『阿里山山脈』,目前或許爭議相對少的,就是依照阿里山風景管理處的管轄範圍來定義。也就是說,萬一阿里山風景管理處擴編或縮編管轄區,那就會影響到『阿里山咖啡』的標示範圍。 阿里山在市場上有著相對知名的精品農產聯想,所以商品上面能被加註『阿里山』這三個字,多少對銷售信心有所幫助。

一樣是阿里山咖啡莊園,但是由於土地長期被持分再持分,很多在梅山、竹崎、跟中浦的耕地,都變成零散繼承的小面積。這也延伸了影響到與原保地裡頭的咖啡莊園有著不同的管理風格。因為小面積,假如不能夠透過契作或者是漿果收購來後製,光靠自己繼承的田地,可能根本無法支持一個莊園品牌的運作。在這樣的環境下,像是青葉咖啡,就發展為類似處理廠的角色。這樣的農村,居住的親戚密度相當高,就算不是近親,也是遠房,或者姻親。透過這樣的關係網,青葉的世遠大哥,化零為整,與週邊栽植咖啡的農友配合契作。

世遠大哥會提供田間管理的顧問服務,甚至於也有群組,提醒配合的農友該施肥、該修枝、該防範蟲害,或者其他溝通訊息,讓契作的農友,可以按著計畫執行。世遠大哥甚至於還會提供咖啡種苗品種建議跟規劃,避免農友栽植太多市場不需要的東西,比方說種太多藝伎,犧牲了產品多樣性,反而讓銷售無法多元成長。

世遠哥也會將收購回來的漿果後製、保存,並且進行生豆買賣。算是目前運作蠻順利的莊園處理廠品牌。這樣的分工下,像我有跑青葉杯測的時候,他也會邀請農友來喝,讓他們知道辛勤的結果,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田間管理品質,會一路影響到生豆的風味。

山上很難有什麼可以讓你做單一作物的全職工作,因此都得顧茶顧筍顧咖啡顧水果顧蔬菜。假如真要讓咖啡農後製一起下去,還要銷售,那就真很可能樣樣得做,卻沒一樣是精通。

就這樣,化零為整的青葉咖啡,也間接或直接管理了將近一千顆咖啡樹,講起產量,多起來一年也是一千公斤。他也不是全職咖啡農,因為他還得搞民宿、還有很多參與社區發展的社團。不過就是大家分工,大家才會有對的忙碌步調。重點是,青葉咖啡的出品,生豆都有一定的水準。多次交手,沒有失望。

今年台灣首辦PCA,全名Private Collection Auction。也有人稱是小型的CoE(卓越盃)。通常是新興產區試水溫,或者是能上競標場合的批次量不夠,就會走PCA的系統。今年PCA剛結束,青葉咖啡獲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拍賣會上也受到Blue Bottle的青睞。看到認真的農友一個一個發光發熱,受到國人與國際的專注,真是令人開心!

文章最後,在多年的台灣產區往返後,我對阿里山山脈的產區分類說法,有了新的想法。請務必點入下方連結參考:

 

想嘗試台灣咖啡嗎?到我們的台灣咖啡專區參考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