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很愛跑特富野。
儘管總體而言,
特富野並不算是我們採購交易量最高的咖啡產區,
但是卻是因為我找在找尋咖啡過程,
遇到最大的迷戀。
這是因為我在這邊遇到一群認真又可愛的咖啡農,
或者說是很好的朋友。
其中一位,就是大家常會聽到的「龍哥」。
【前言】
他扶芽有機農莊,莊主陳清龍,在精品咖啡產業內,大家習慣叫他龍哥。他說「哥」字無關輩分,是被要叫久了,變成一個人設、一個代號而已。
2019年阿流賽後的媒合會,我買到龍哥的作品。就這樣,我騎著重機,在鄒築園的政倫與若芸的牽線下,到了特富野,認識了龍哥。
龍哥講話時,字與字之間都會多拖個半拍,會有一種辨識性很高的慵懶感。說來有點失禮,當初嚴重懷疑他是不是一直都是處於微醺狀態。真相實在難以證明,一直到去年的他膝蓋開刀後,術後恢復初期,跟他走過了「醫生說絕對不能喝酒」的那段期間,發現他依舊表現出一種微醺的表達狀態,我這才正式確認他慵懶的說話方式,只是一種自帶酒精的風格。
【花卉的大起大落】
龍哥,1986年退伍,選擇回鄉,能做的也只有農業,他先種了兩三年的蔬菜。1989年,跟花卉公司配合三色堇採種,蓋了三棟溫室。當時三色堇的種子一公斤大概四萬。可是由於台灣的人力太貴,所以三年之後,配合的公司就將生產基地移往中國。
結束了三色堇採種,隨後投入百合的栽植。1995年,跟一些部落的朋友,共五個家庭,成立了花卉產銷班,一做就做到了八年。百合,是買荷蘭的球莖培育,抽花之後採花,再集中賣到花市。剛開始,花價不錯,價格好的時候,一把甚至可以來到三百至五百元之間。當然種球也是相對貴的投資,當時一顆大約二十五元上下。栽植過程大約三到四個月,夏天會比冬天快。不過,價格最好的時候,大約是五、六月栽植的百合,因為當時低海拔天氣熱、競品少,價格自然會好些。但是五六月天氣相對熱,所以栽植難度也比較高。百合花的市場,過年檔期最好,但是冬天低海拔的競品就多了,加上山上冬天氣溫太低的話,又會導致花苞變形,反而影響到成交價格。慢慢地,國內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獲利空間變得很差。
【初識咖啡】
八八風災之後,山上人稱「中國小姐」的王瓊珊女士,到山上推廣咖啡栽植。說到「中國小姐」,幾年來跑山上跟農友探究早期部落咖啡種苗來源時,總是會被提及正個「稱號」,包括鄒讚的淑鳳姊、基布烏的秋英姊、為我等的智慧姊。倒是這是第一次這麼精準地聽到她的本名。
龍哥跟太太清香,也跟「中國小姐」買了咖啡苗。會被稱為「中國小姐」,是因為王女士之前在中國信託服務,因此被村民稱為「中國小姐」;當時是處於半退休的狀態。大約在1998、1999年之間,清香姊就跟她一口氣訂購了250棵;那時候一棵typica的種苗大約兩百四五十元。龍哥笑說,「那時候也沒有努力在種,只是沒有讓它們死而已啦。」
龍哥前後陸續跟「中國小姐」購入了大約九百棵的種苗。2003年之後才更大量栽植。那時候的種苗來源是梅山的陳皇仁,品種SL34;陳皇仁大哥是2002到2004全國評鑑的冠軍,因此龍哥放心地跟他採購種苗(實價大約50元一棵),當作是擴充栽植的主力。2011年以後,龍哥跟清香姊才正式採收這些咖啡。所以嚴格說起來,真正投入,也不過十初年。
到底為什麼開始種咖啡?龍哥認真地說,因為百合每年都要買種球,他想要找一個新的作物,可以不用一直花錢買苗。而這時候咖啡出現了。「百合一年的種球可以花到幾百萬耶!最高峰期,一年可以買到六十萬球。萬一一兩次失敗,可能就周轉不過來了。那時候一直貸款、一直貸款,壓力也是很大。」這時候咖啡出現了。咖啡可以填補農閒期;咖啡是冬天採收,所以夏天、秋天都可以耕作其他的作物。
山上光靠單一作物的收入要吃整年,很難。以蔬菜而言,整年價格也是有高有低,冬天的價格最差。蔬菜進入門檻不高,所以幸運今年賺,隔年可能相同模式就被其他人複製。大家相逕模仿下,供應量一大,價格自然就會不漂亮。所以對栽植標的物,要能夠超前規劃,才會有利可圖。現在咖啡也是有類似的狀況出現,脫穎而出更難,「微氣候跟品種就相當重要了。比賽的等級,海拔都至少要1200m了。但是1100m就也很不錯了。」
他扶芽現在有四個地塊,海拔跨度從980m到1350m。有些比較平坦地塊的前身是水田,但是也很多地塊是在非常低度開發的森林下栽植,赤楊木、楓樹、杉木、樟樹、野生愛玉等,以及野生動物山豬與鳥類生態都是相當豐富。我很喜歡請龍哥帶我去他這些原始林的地塊,看咖啡樹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感覺,景致相當美麗。
【貴人相助】
龍哥1984年畢業於嘉義農專園藝系。1990年又去進修農專的二技,龍哥回憶,當時同學來自於全國各地,而他正好是班上唯一的原住民。郭章勝是大他一屆的學長,其他的同學,投入咖啡的其實不多。
剛進入產業之時,大部分的咖啡栽植知識,幾乎都是來自鄒築園方政倫道分享。清香姊回憶,「政倫人真的很好,當時他告訴我們,只要有時間就可以去問他。怎麼種啊、怎麼處理啊,他全部都願意回答。」「之前也都有到卓武山觀摩。後來鄭董當了協會理事長(補充:指第一次的任期時),辦了很多的培訓課程,我們也都會去。」「我剛開始有咖啡豆之後,也開始烘豆子,買了一個小鋼炮,就跑去跟七彩琉璃的家榮學烘焙。」就這樣,在眾多熱心的貴人協助下,一步一步,走得越來越穩。銷售量越來越起色之後,經人介紹,跑去嘉義的名流咖啡(不過google之後,我們發現應該已經易主),希望可以找老闆代工烘焙,誰知道賺他錢的老闆,也是豪氣地教他烘豆,就這樣一點一滴,熟豆生意也是越來越上軌道。
龍哥覺得,後製一直是很大的挑戰。光要追求「穩定」兩字,就相當困難。咖啡是相當吃風土的作物,要拿來後製的咖啡漿果,光是天氣一變,比方說採收前正好遇到一場雨,非得採收,但是漿果含水量一高,老方法就不管用。現在,儘管在很多咖啡評鑑場合,都有機會看到他扶芽的名字,但是要維持變化中求進步,進步中求變化,就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因為每年老天爺都會都丟新的因子給他挑戰。另外,採收量上是另外一個挑戰,因為他扶芽採用有機(有認證)栽植,因此採收量就有天生的侷限。
【投入有機】
產量既然得妥協這麼多,那為什麼還要做有機呢?他說,「因為有機栽植的過程對人無害。之前花卉噴藥噴太多了!」清香姊緊接著補充,「當時農會正在推廣農藥合理化的轉型,我們去農場參觀,看到噴藥的人全副武裝下在噴藥,但是老師說,儘管保護這麼緊密,農藥還是會透過身體的毛細孔吸收。」當時瑪納跟寶島這兩個組織都在推廣有機,部落也越來越多人加入,為了身體、為了祖先成傳下來的土地健康,那時候就一起加入寶島認證了。
「剛開始相當累。」龍哥回想。菜園剛開始轉有機的時候,直接減產100%,因為都被菜蟲啃光了。咖啡剛開始他就是做有機,只是當初資訊沒有這麼多,又不能為土地補充亂磷鉀肥,免得影響到有機認證,所以大小年的收貨量相當懸殊。後來對有機資材慢慢瞭解了,才開始克服懸殊的大小年問題。他自嘲:「剛開始都沒賺錢啦,但是賺到身體健康!」「還是比自然農法好啦,自然農法什麼都不能弄,有機至少還可以用有機資材去施肥。」儘管山上環境好,採用有機的挑戰其實相當多,所以堅持到現在還是有機的咖啡園,所剩無幾。
【追求卓越】
種咖啡之前,唯一喝的咖啡是Mr. Brown。「後來開始喝咖啡之後,那些三合一的咖啡就喝不下去了。」咖啡帶給龍哥家有什麼改變?「現在咖啡就變成必需品啊,現在每天早上都要喝咖啡,跟以前完全都不一樣了!經濟上也慢慢改善了。」
龍哥一直覺得參加比賽可以讓自己的品質進步很快。這觀點不令人意外。他覺得,透過比賽,可以讓自己莊園的名氣走出去。這倒是很務實,畢竟當年,mojo也是透過比賽與媒合會,才跟龍哥一路結緣到現在。他也提到,杯測真的很重要,有自己杯測,才能知道東西到底好不好,作出即時的修正。這點龍哥確實也是身體力行,除了日常杯測外,他也是Project Ember Cupping Club for famers的起始會員之一,長期跟著其他的農友一起做跨莊園作品的杯測。透過杯測,提升品質,價格才會好,才不會一直都是賣帶殼豆的爛價錢。「山上很多都還是用便宜價格賣帶殼豆,很可惜。」他看到太多例子是因為自己沒有品管能力,所以到最後品質不出色,只能賣到爛價格,常常賣得不敷成本都不知道,所以變成很難存到錢,很難走出經濟的惡性循環。這也是龍哥對山上經濟永續的憂心之一。
【挑戰與挑戰】
正常狀況下,十月到隔年四月是咖啡。往前推,九月是愛玉,七八月是麻竹筍,四五六是轎篙筍,六七八九又有蔬菜,所以一整年都會有農作收成,讓收入有更多元、更安全。然而,氣候變遷下打亂了既有完美步調,竹蔟病(可以說是轎篙筍的癌症),讓這兩年的轎篙筍收入幾乎歸零,讓這片靠山吃山的農友,面臨到前所未見的挑戰。
2022/2023的產季,天氣的因素,全台幾乎所有農友都遇到前所未見的「滅產」;他扶芽的收成可能只剩下不到正常年份的20%,加上去年住所不幸遭祝融肆虐,損毀了家園,整個倉庫裡頭的生豆也付之一炬。今年,樹上掛果爆滿的狀況,預計會是是採收大年,但是即將走入聖嬰年週期下,下半年不知道還得面臨幾個強颱,到最後實際能收成、變現的咖啡是多少,仍是未知。正當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龍哥也已經捲起袖子,搭建溫室,快速投入青椒的栽植,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可以縮小經濟上的破口。更令人感動的是,許多學習場合或者杯測活動,他也都盡量參與,讓自己的咖啡專業保持在最新而且最銳利的狀態。小年過了,明年大收,我非常期待他又會拿出什麼驚人的作品跟大家分享。
挑戰多又大,但是回想起來,龍哥什麼時候不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或許你不知道,除了農作行程塞滿了每天外,他其實自己也很積極參與一些民間組織,像是阿里山農會理事、達邦儲蓄互助社的幹部、新美村打手機鄒有機農業發展協會(打手機鄒,是daso ci cou的趣味諧音譯,意思是「我鄒強大」)、特富野庫巴文化發展協會理事,之前還參加過獵人協會與特富野社區發展協會的幹部,對社群參與極高。除此之外,身為akuyayana家族(當初戶政系統指定漢譯為陳氏)的長老,也肩負了重要的文化傳承使命。當然,也正是因為認識他,才讓我這個外人有機會跟特富野文化有這麼多的認識。
喔對了,不說怕你不知道,龍哥也是一位厲害的獵人跟廚師喔!
【不愧是龍哥】
產業開創、社區發展、文化承傳,三位一體。精品咖啡產業內,無論年紀,人稱龍哥。儘管他說「哥」無關輩分,就是一個人設、一個代號而已,但是隨著認識時間拉長,我更相信,「哥」這個字,更像是我們看到他在產業內的持續成長與堅持下,自然而然表達出來的一種尊敬。
補充資料:
你知道農友的一天是什麼樣貌嗎?跟著老編去當龍哥的跟屁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