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我在台灣咖啡裡的食農教育

我在台灣咖啡裡的食農教育

九月初,高雄瑞祥高中的公民老師寫信給我:

『我是高雄市瑞祥高中社會科老師XXX,
我們瑞祥高中有開設一門有關於公平貿易的課程(談論主角是咖啡),
每一年課程都會安排相關的職人蒞校與學生分享有關於咖啡、咖啡店經營的現況,
我在因緣際會下,查詢到了官網上相關的專欄文章,
深深覺得每一篇都非常好看,非常值得提供給學生看看台灣的咖啡市場或農地現況,
更覺得若能夠邀請老闆或專欄文章的作者來到敝校進行分享,
相信一定能為我們師生帶來很不錯的概念發想與激盪。

所以今日致電到店裡,
經由店員的說明,於是我冒昧地寫了一封郵件給您(店員說明可能是老闆會收到),
誠摯地邀請您蒞校分享您在台灣咖啡農地與市場裡的所有感受與經驗分享,
並熱烈期待收到您的回信。^^

謝謝您看完我的來意說明。』
—————————————————————

我很快就答應了。
但是答應之後,我才醒過來:我的演講對像是高中生,呃⋯⋯

高中生喝咖啡嗎?
更何況今天是要透過台灣咖啡來帶出公平貿易?

後來我還是答應了(不是早就答應了?)。
只是,
我該怎麼把主題讓還沒又品飲咖啡習慣的高中生受用?
將這些議題,偷渡到演講中,
在學生心中,種下關心的種子?

跟老師討論一下之後,我決定把主軸放在食農教育。於是主題變成了:
「我在台灣咖啡裡的食農教育」

在一路推廣台灣咖啡下來,常遇到的問題無非是:「台灣咖啡為什麼這麼貴?」當然我可以從很多面向來討論這件事情。但是我後來用簡單的食農三部曲來跟同學分享。

我把食農的精神簡單切成三個部曲:
了解自己、
了解食物、
了解土地。

接著,我把找尋台灣咖啡的歷程放進去,告訴同學我是怎麼從原先的尋找美味,慢慢延伸到尋找土地價值。當然我的冒險歷程,這邊直接忽略,或者你可以一直爬文到第一篇,然後慢慢看回來,肯定可以看出一些脈絡。

食農教育是希望「吃」這件事情,
去認識這片土地上的食物,
然後再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最後,
產生更近一步的關懷,建立永續的理想。

三部曲的第一章:認識自己。尤其是感官面的認識與運用。我的理由是,假如你沒有認識自己的感官,然後去運用它,你就無法辨識食物的好壞。當你不知道食物的好壞,不去追求更好的風味與口感,你就無法更追根究底地去了解食物的來源與價值。沒有價值的判斷,你會直接進入到只追求CP值的循環,無法去了解「公平貿易」的意義。

公平貿易對我來說,不是「多付一點錢給生產者」而已。而是在於消費者能夠理解社會成本以及建造永續社會的代價。今天除非我們可以心甘情願理解我多付一點是為了什麼,否則這多付出一點錢,只是短暫的支持,最後變成心不甘情不願。而以咖啡而言,品嚐判斷與美學建立是第一步。

接著了解食物。當你對食物有了感官上的迷戀,就會開始追求美味的來源。

以咖啡而言,因為你懂得如何欣賞咖啡,你開始希望煮出更好喝的咖啡。追求更好喝的咖啡過程,很可能在嘗試不同人烘焙的咖啡豆、買不同的濾杯、手沖壺,投資不同的磨豆機。但是你因為了解品嚐,知道改變食物調理與改變食物來源所帶來的差異,這個差異可能來自咖啡的品種、地塊、微氣候、田間管理、後製管理、或者是沖煮、烘焙等等。但無論如何,你開始去理解食物美味的由來,慢慢地延伸到追朔生孕育這片食物的土地樣貌。進到了第三部曲。

了解土地,不是說了解地質或者土壤,而是孕育食物的風土條件,包括了天、地、人。這個部分就可以無限展開了。為了瞭解天、地、人對咖啡的影響,我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與里程,來與農友訪問、觀察、與相處。我曾經想要了解茶農轉行跟非茶農背景的人,對田間管理想法的差異;我也曾經跟這些「偏鄉」的農友聊天,想要設法了解不同群你對土地照顧的想法差異。

我也因為更長期地觀察與參與,你開始了對不同事物的觀察與聆聽,慢慢地因為咖啡,認識了這片土地與上面生活的人群的樣貌、想法、生活困境等等。慢慢地,因為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多了,我品嚐了各式的山肉;除了吃,我也想了解部落的獵人文化與分享文化,接著我可能又因此關注了獵人協會的粉專,了解除了山林保育外,也認識了原住民自治的權利與夢想。在無數的「到我家吃飯」的場合裡,透過食物,我的觸角可能又為延伸到少數民族的文化承傳、返鄉青年的機會與潛在危機感,當然還有更多。
而這一切的一切,這些都是因為「食物」而連線起來。

最後,也因為如此,重新認識了自己,思考我能為土地(天、地、人)做些什麼,來讓我珍愛的一切能夠好好地保存下去?

在講公平交易之前,我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跟同學解釋了什麼事社會成本。簡單說,當我們求更多利潤過程,無論是透過降低成本(偷工減料、廢棄物處理上的便宜行事、大量透過農藥與化學方式來降低田間管理的人力成本等等)、或者是降低利潤(犧牲農友自身經濟權利),都可能最後變成「全民買單」的社會成本。 

演講最後,終於轉場回到公平交易的咖啡豆。

對你而言,到底什麼是一杯「公平」的咖啡?你願意為這杯「公平」的咖啡付出多少錢?當你有了品味感官的能力,當你了解食物的來源,你知道同一戰線上的栽植者的付出、知道跟你一樣擁有土地信念的栽植者為了保護土地、生態環境的付出,你會融合重新定義你的「公平定價」?這個定價是有機會包含到社會成本的嗎?跟他們犧牲種種方便性下的機會成本?

或者,你根本也不在乎咖啡,因為你根本也沒在喝咖啡。
沒關係,把咖啡換成茶、檳榔、高麗菜、稻米,都是一樣。

「人生的美好在於冒險,和你親近的人一起冒險。(附註)」
這是咖啡一路帶我走過的,旅程還在進行中。
你也可以找到屬於你自己的。

演講到最後的QA,一個學生問了我一個超棒的問題:「請問老師的刺青有代表意思嗎?」謝謝你的問題,這組刺青,就是為了謝謝咖啡,帶給我一切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沒想到可以是這個「我在台灣咖啡裡的食農教育」演講的happy ending。感謝提問~!

謝謝老師的邀請,讓我真的靜下來把這些年的回憶串起來,對著一群正值學習力最強的年紀的聽眾,用兩小時偷渡我的想法。

附註:取自Netflix『 百事可樂,說好的戰鬥機呢?』第四集,17分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