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天秤的兩端

天秤的兩端

這兩週跑了一些低海拔咖啡園,觀察到有些反差,蠻有感的。

沈澱了幾天,還是決定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或許是因為低海拔的莊園,在口味放面已經不再追求一些風土上不可能發生的極致,或者也更不在乎自己在評鑑場合上的表現(畢竟希望也不高),所以更願意專心為自己已經決定投入的事業,尋找出不同的論述,也更積極地找尋可以跳脫只能單純賣農產品,讓自己可以增加生存,以及脫離一級產業的機會。谷泉的易騰、果語的育安、桂啡的大成、以及上一篇老菸樓的阿澤,稍微有一點點海拔的花音郁淳,都提供了不錯的案例。

當然不能忽略掉的是,這幾次的受訪者,都是返鄉青年,或許危機感、或者使命感必較重,所以有比較大的執行動能。講得更直接一點,你的商品就是不比高海拔,假如你不認真想辦法去差異化,那就真的沒搞頭了。

高海拔大部分的農友,很多都還是以品質為優先。當然我的想法裡,品質當然很重要,畢竟東西這麼貴。只是現在大部分只要是有點海拔的產區,大部分都卯起來拚品種、拼嫁接、拼單株杯測、拼比賽。我不想評斷這件事情,但是可以感受到的是,在資源有限的經營能量裡,對於行銷、銷售、客戶服務與溝通,以及其他更深入的風土論述等面向,已經有弱化的跡象。

講得比較露骨一點是,在評鑑(事實上就是比賽)密度極高的今年,很多高海拔的莊園,有些已經進入了「品質追求=保證銷售」公式想像中,完全忽略掉行銷、銷售、客戶服務面向,或者更深層論述的重要性。

當然,最完美的就是,要商品有商品,要行銷有行銷,要銷售有銷售,要論述有論述,又有超健全的團隊幫你執行。夢醒時分,真實生活裡,你又會如何配置你的管理能量呢?

不同產區的經驗,也是可以有一點不同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