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是五、六年前,樂哥與樂嫂在新社有一片咖啡園。那個咖啡園,會比較符合大家對「產區」或者「咖啡園」的印象:一個產業道路通往的山坡,山坡上有他們栽植的柑橘,當然還有咖啡樹。那時候還蠻常帶朋友到那個地塊做實農教育的分享課程。畢竟,那是一個對都會咖啡人士來說,可以容易且安全抵達,又具有典型產區意象的地方。但是就在某個時間點,那塊地的地主將土地回收使用。原本做得還算上手的咖啡栽植與後製,突然就這樣斷了資源。也正是這個突發的狀況,讓樂哥跟樂嫂體會到寄人籬下的不確定感,決定把自家果園,改造成莊園。
在新社崑山,離住家不遠的地方,他們有一個葡萄園。幾年前就聽他們說,要把葡萄園的後半段改成咖啡園。當他們跟我分享這個想法的時候,我其實很不確定這會不會是一個好計畫。因為客觀上來說,新社海拔就不高,葡萄園的所在地,相對來說必較屬於新社的平坦區,周邊沒有遮蔭,中午豔陽高照,我實在不確定阿拉比卡會不會喜歡這樣的場域。
只是當時我一直有個疑問,種葡萄種得有聲有色的,收入也不錯,為什麼要這樣放棄?樂哥跟樂嫂除了原先對咖啡的熱愛放不下外,將葡萄逐年淘汰,主要也是因為葡萄重人工,大環境也有缺工的問題,這也包過人口老化,而且新的農工在未來似乎也沒有補充政策。因此多重考量後,計畫逐漸轉型。「再不轉型,以後也怕做不動了。」這是樂嫂常跟我提到的一句話。
當然,說幹就幹背後,也是有計畫的。簡單說,葡萄園有前區跟後區。這次的勝樂莊園2.0(我自己取的名字)是屬於後區的葡萄園。首先,他們在原先的葡萄藤下,先栽植下SL34咖啡苗。咖啡苗長大的期間,葡萄照舊採收,也讓這個空窗期有收入保障。原先葡萄的網室、葡萄藤蔓與葉子,製造出猶如雲霧般的遮蔭環境,阻絕烈日與高溫對阿拉比卡咖啡樹苗的摧殘。但是當咖啡樹生長到一定程度後,環境與葡萄藤產生衝突時,就得葡萄樹移除,讓咖啡樹有更好的生長空間。
雖然田區是在平坦區,天然山勢可以造成的遮蔽幾乎沒有,但是客觀上來說,在這個已經開發整地過的葡萄園工作,也是有它的優勢。整理過的環境,平坦的園區,讓逐漸年邁的夫妻倆,在做田間管理的時候,可以更容易走動、更容易施作,這當然包括了除草、有機肥的補給、還有採收。這些不可少的田間管理做得勤,對咖啡品質一定也有幫助。
上次到這個園區,是2022年七月。樂嫂跟我說「快來看最後的葡萄園!這次收完就要砍掉囉!」我帶著相機,到園區拍下葡萄與咖啡樹共存的美麗畫面。
今天下課過去探訪一下好久沒去的咖啡園,看到原本的葡萄棚架上的葡萄,現在已經改成了南瓜。樂嫂分享說,南瓜大概四月初下苗,慢慢地爬藤上去之後,在盛暑,南瓜的枝藤跟葉子形成了完美的遮蔭。等到九月採收之後,再將南瓜藤清除,讓咖啡樹的果實有更多的日照時間,達到催熟的效果,接著十一月、十二月陸續採收,後製。「雖然南瓜收入不會比葡萄好,但是這樣咖啡與南瓜交叉照顧、收成,其實體力也比較可以負荷。」
雖然想法是一回事,然而,風味才是最後驗收的重點。
咖啡樹栽植下去也四年了。2023/2024算是勝樂莊園的第一個大產季。在施肥與修枝的控管下,兩百棵咖啡樹,讓他們採收了兩百公斤的生豆,杯測過後,也都有不錯的品質。尤其是日曬,帶著令人熟悉的果乾香氣,心裡也跟著吶喊:「熟悉的味道回來了!」
環境不好,但是透過作物彼此間不同的特性,互相掩護,卻也互相受益。當然多樣化的栽植,某方面也對農人的收入有了更多的保障。有時候也不禁為農友的創意感到讚嘆!
今年,他們也蓋了後製加工廠。比起之前的環境,更高的整合度,也有了冷藏庫房,更有利於生豆儲存與發酵控制。當然這些動線的整合,對這對逐漸感受到「年齡」與「體力」威脅的夫婦,可以更安心且更有效率地投入他們的夢想實踐。
聽說明年,前區的咖啡苗就會慢慢栽植下去,等到咖啡樹長大,葡萄藤一樣得砍除,慢慢地以2.0的施作心得延伸過來。讓我們一起期待3.0的發生。
最後,還是要恭喜一下,夫妻倆的用心,終於獲得永續莊園的肯定!恭喜!